
1. 口头承诺 ≠ 合同条款
“经理说我可以在家办公,但合同里没写。”
🔸 面试时雇主可能随口承诺灵活工时、远程办公、未来加薪等内容,但只要没有写下来,就没有法律保障。
✅ 提示: 签字前请礼貌地要求通过邮件确认,或添加书面补充说明。
2. 试用期 ≠ 没有员工权利
“我以为试用期内公司可以随便辞退我。”
🔸 在加拿大,劳动法规从你入职第一天起就生效。即使处于试用期,你也受到骚扰保护、工作安全保障,并在很多省份中,即便被无故解雇,也应获得提前通知或赔偿金。
✅ 提示: 查阅你所在省份的相关法律。例如在 BC,满 3 个月后即便还在试用期,也必须给至少 1 周通知或赔偿。
3. 工作范围模糊 = 后患无穷
“说是行政岗位,结果我还要负责市场、活动,甚至 IT!”
🔸 合同中常见的模糊表述,比如“完成分配的其他任务”,容易导致职责不断扩张。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,但如果演变为压榨,就是一个警示信号。
✅ 提示: 入职前,尽量要求提供书面版的岗位职责说明,并确认哪些任务是临时性的,哪些是长期工作的常规部分。
4. 远程/混合办公没有明确政策?这可能是隐患
“公司突然要求大家都回办公室了。”
🔸 很多人以为远程或混合办公是永久安排,但除非在合同或员工手册中写明,雇主随时可以更改。
✅ 提示: 询问远程/混合办公是否是正式政策,还是属于管理层的自由决定。如果对你很重要,一定要取得书面确认。
5. 汇报对象是谁?换人了怎么办?
“我的经理离职了,现在我不知道该向谁汇报工作。”
🔸 在中小型公司,汇报关系可能会突然变化。你需要清楚是谁为你设定工作重点、评估绩效。
✅ 提示: 入职时就确认汇报关系,对你的绩效考核和晋升路径都会有直接影响。
6. 隐性文化和“潜规则”不可忽视
"大家都加班,虽然工时写的是 9 到 5。这是必须的吗?"
🔸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隐性文化。员工手册里没写,并不代表公司不默认你会遵守。
✅ 提示: 入职时不妨轻松地问问你的“搭档”或同事:
- “大家通常几点上下班?”
- “到点就走,会被认为不合群吗?”
7. 你可能无意中放弃了自己的知识产权
"我没想到他们连我自己的项目都算他们的。"
🔸 有些合同会规定:只要是与你工作相关的内容,就算你是在下班时间写的代码、做的项目或创作的内容,公司也拥有其所有权。
✅ 提示: 如果你在工作之外还有写作、接 freelance 或开发项目,务必认真查看知识产权条款,并提前协商保留属于你个人的部分。
8. 福利生效延迟 = 风险
"我以为已经有医保了,结果收到一张账单!"
🔸 很多公司的福利计划在入职后会有等待期(如 90 天)才正式生效,而这一点往往没有明确说明。
✅ 提示: 询问福利从哪一天开始生效,以及在此期间你是否需要自行购买私人保险。
9. 终止条款可能影响你的赔偿金
"我工作了两年,被辞退只拿到一周的工资补偿。"
🔸 有些公司在合同中加入条款,将遣散补偿限制为最低标准,即使你在普通法下原本有权获得更多赔偿。
✅ 提示: 注意合同中是否出现 “根据《就业标准法案》(Employment Standards Act)” 这类表述——它可能意味着你放弃了更高赔偿的权利。如有疑问,建议咨询专业律师。
10. 没有离职预案 = 后期毫无主动权
"我想辞职,才发现必须提前 4 周通知!"
🔸 有些合同要求员工(尤其是中高层)提前较长时间提交离职通知;还有一些则规定离职后不得加入竞争对手或联系客户等限制条款。
✅ 提示: 仔细查看你是否可以随时辞职、需要提前多久通知,以及离职后是否有竞业禁止等限制。
💬 写在最后:保护自己的最佳时机,是入职前
很多人为了“先拿下这份工作”而忽略了重要细节,但其实,你如何开始这份工作,将决定你未来的发展走向。
不要害怕去:
- 提问,展现出你对自身权益的重视
- 礼貌地要求书面确认
- 温和地指出模糊或风险条款的问题
🎯 趁现在多一点清醒,能帮你避免未来的过劳、纠纷,或不符合预期的工作关系。